提起钢轨,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火车行驶的铁轨。其实,钢轨可以分为铁路用轨道和起重机轨道。例如,以德标DIN 536 为例的起重机轨道及小车轨道主要用于承重型、精密型载重机械(龙门吊地面轨以及吊车轨道)等,在港口起重、码头、仓库、钢厂、发电厂、造船厂、大型机械厂等领域被广泛采用。国内最早将起重轨大量运用于厦门AIC自动化码头项目;如今,起重轨已在上海、青岛、泰国、越南、巴西等港口得到了大力推广。
钢客钢轨生产工艺关键点
· 采用炉外精炼和真空脱气技术,以确保钢坯的内在质量,控制钢中残余元素和气体含量,保证钢质的纯净度。
· 采用连铸大方坯,这主要是为了改善钢坯的低倍组织。
· 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,可以有效地控制炉内气氛,防止钢坏在加热过程中脱碳和加热温度不均。
· 采用高压水除鳞技术,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因氧化铁皮造成轧痕等缺陷的发生。
· 采用万能法孔型设计和计算机在线调整钢轨几何尺寸,保证钢轨断面的轧制精度。
· 采用长尺轧制、长尺冷却、反向预弯和长尺矫直工艺,提高成材率,减小矫前弯曲度和降低矫后残余应力,提高钢轨的疲劳寿命。
· 采用在线的质量检查技术,通过对钢轨的超声波、涡流和激光检查,可以全面了解钢轨的内部、表面质量和几何尺寸情况。
· 采用带硬质合金的锯钻机床对钢轨进行端头加工和钻孔,可以获得高的加工精度。
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国产和进口起重轨的差别。
· 抗拉强度:国产轨道最多一般稳定在690MPa,而进口轨道最高可达1080MPa。目前比较常用的强度在880MPa。

· 轨道表面硬度:国产880MPA即国内所说90公斤级别的一般硬度在220HB左右,而同级别的进口轨道一般保证最小硬度值为260HB。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,国外大厂均为长流程,决定其成分的关键步骤即炼钢由自己控制;而国内一般是短流程轧钢厂,其原材料——钢坯从国内不同工厂采购,从而导致钢坯化学成分不稳定。

· 使用寿命:国产强度过低造成负载能力偏弱,寿命以及稳定性都要大打折扣。进口钢轨因其生产对原料、炼铁、炼钢及轧钢进行全流程控制,因此具有更长的寿命及稳定性。

· 综合成本:表面看起来国产材料价格便宜,但如考虑到其较短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成本,相对而言,进口材料更具性价比优势。比如,国产材料保证寿命2年,质保1年,平均每年成本在2400元;而钢客进口轨道质保8年,平均每年成本仅1000多元。聪明的你一定有了自己的选择!
钢客轨道
如高脚杯般的情怀——
斟满美酒,品字当先;
如沙漏一样的内涵——
斗转星移,历经岁月。